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奋力推进减污降碳
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出席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提出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倡议。同时,再次宣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奋斗目标,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
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根据国情国力持续不断地规划设计低碳发展路径和战略目标,制定碳减排方案。
2006年,“十一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节能减排从此成为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一项常规工作。
2009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哥本哈根大会上,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2020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量将在2005年的水平上下降40%-45%。
2014年,中国与美国签订《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提出计划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时指出,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2021年4月,习近平主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阐释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行动。
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在国内国际多个场合密集宣布中国碳减排碳中和目标以及行动举措,充分表明了中国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从政策制度设计到具体工作部署,都取得了积极进展。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推动制定国家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各地纷纷加快制定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一些省份已经开展了具体工作,如浙江推进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和“零碳”体系试点;广东研究建立用能预算管理制度,严控新上高耗能项目。河南、山西、辽宁等多地都提出建设碳交易市场,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此外,电力、钢铁、建筑、石化等行业也在制定行业碳达峰行动计划。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将是一场硬仗。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偏重的问题尚未根本改变,能源结构偏煤的现状尚未扭转。同时,一些地方依然存在对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正在进行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仍有一些地方在违规上马重化工项目。这些问题都给碳达峰碳中和带来巨大挑战。要打赢这场硬仗,就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碳中和的窗口期、关键期,各地必须及早明确顶层设计,聚焦重点领域,大力推进减污减碳。要将低碳发展原则、标准和限制及时纳入到地方各类规划和发展目标中,明确各领域和行业主管部门责任清单,将提出和落实碳达峰目标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事项,同时加强评估和考核。要从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入手,加快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施重点工业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要因地制宜提升强化生态碳汇能力,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要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开局关乎全局,起势决定成势。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各地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早部署早谋划早落实,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
摘自:中国环保网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